微生物肥料生产与生物防治研究助力中国农业腾飞

全国招商代理热线:400-827-0877

联系我们
全国招商代理热线:400-827-0877

手机:15153923353

传真:15153923353

地址: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沂蒙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农技服务 > 专家讲堂
大姜土传病害防治技术
文章作者: 更新时间:2019-1-13 17:20:54

大姜土传病害主要包括姜瘟病、姜斑点病、姜炭疽病、姜叶枯病、姜立枯病等。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种土传病害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。
姜瘟病:属细菌性病害。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根及根茎部病害,也叫腐败病、软腐病。主要借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,从种姜萌芽出土到生姜采收前均可发生,该病多在高温,多雨、渍水田中发生,是姜产区的主要病害,尤以连作地更为严重。发病初期,先出现根部腐烂,以后便逐渐蔓延到根茎,使根茎亦腐烂;上部叶片开始凋萎,最后根和根茎部大部分或全部腐烂,发出特别的臭味。植株根、茎、叶均可受害发病,病菌一般先在地上茎基部及根茎上侵染危害。发病初叶片卷缩,下垂而无光泽,而后叶片由下至上变枯黄,病株基部初呈暗紫色后变水浸状黄褐色,继而根茎变软腐烂,有白色发臭的粘液。最后地上部凋萎枯死,并易从茎秆基部折断倒伏。 防治方法:姜瘟病的防治较为困难,应以农业防治为主,切断传播途径,轮作换茬切断土壤传菌途径;尤其是对于已发病的地块,翌年种植前必须增加菌力多生物菌剂的使用量;生姜收获前,可在无病姜田选种,在姜窖内单放单贮,翌年下地前再进行严格挑选,清除种姜带病隐患;姜田应选地势较高、能灌能排的土地,整地时地面要平,以防排水不畅、田间积水,引发病害。当田间发现病株后,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,并挖去带菌土壤,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粉。田间积水、土壤缺肥或偏施氮肥过多,均易引起发病。故应该在姜瘟病发生前,使用噻菌酮、链霉素在种植时浸姜和消毒土壤;在开始发病时使用噻菌酮、链霉素或氧化亚铜每7~10天灌根,连续灌根2~3次。 
姜斑点病:属真菌性病害。主要危害叶片,叶斑黄白色,梭形或长圆形,细小,长2~5厘米,斑中部变薄,易破裂或穿孔。严重时病斑密布,全叶似星星点点,又名白星病。生姜斑点病以雨水溅射传播蔓延。温暖高湿、株间郁闭、田间湿度大或重茬连作地块,均利于该病发生。 防治方法:尽量避免连作,实行2~3年以上的轮作。不要在低洼地种植。注意氮磷钾肥的配比施用,不要偏施氮肥,多使用生物有机肥和菌力多生物菌剂。在发病初期,使用70%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加75%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防治,间隔7~10天在喷一次,连喷2~3次。 
姜炭疽病:属真菌性病害。主要危害叶片,叶尖及叶缘先出现病斑。病斑初为水浸状褐色小斑,后向内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至不规则状褐斑,病斑云纹明显或不明显。数个病斑连成病块,使叶片变褐干枯;潮湿时,病面出现小黑点。借雨水溅射或昆虫活动传播。连作重茬,植株生长过旺,田间湿度大,偏施氮肥,均有利于该病发生。 防治方法:实行轮作,避免姜田连作。收获时彻底清除病残体,集中烧毁带出田外。增施生物有机肥和菌力多生物菌剂,注意氮、磷、钾配比施肥,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;严禁偏施氮肥,以免植株生长过旺。严禁田间积水,及时做好清沟排渍工作。发病初使用70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,间隔10~15天在喷1次,连喷2~3次。 
姜叶枯病:属真菌性病害。多从叶尖、叶缘开始发病,后向四周扩展,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,中央呈灰白色,边缘有一明显的褐色线,严重时整个叶片干枯死亡,后期病部生有黑霉层。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,大面积发病时用各种农药防治均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。防治方法:发病初期可使用43%戊唑醇3000倍液、60%百泰1500倍液、10%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、50%多菌灵400倍液配合叶面肥叶面喷雾,每7~10天1次,连续3次,基本上可控制后期发病。 
姜立枯病:属真菌性病害,主要为害幼苗,初病苗茎基部靠地处褐变,引致立枯。防治方法:姜种用噻菌酮500倍消毒或浸泡6小时后再种植。发现病株,及时挖除烧毁。用恶霉灵消毒种姜土壤,开始发病时用噻菌酮每7-10天喷雾防治一次,连续防治2-3次。